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迎检功夫在“平时”而非“评时”

来源:龙阳清风网 作者:李明坤 发布时间:2020-08-14 16:20:58 【字体:

7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铲毁了2万多亩即将成熟的麦子、油菜,据估计,已造成数百万斤麦子、油菜籽损毁。原因是内蒙古去年确定了3个退耕还林试点地区,截至6月,其他两地已完成全年主要任务,而呼伦贝尔20万亩指标仅完成一小部分,在督查中挨了批评。(8月11日 新华每日电讯)

据报道,从今年春耕前的3月25日起,陈巴尔虎旗多次下达停止和禁止种植的通知,但春耕时并没有明确补偿方案,导致种植户虽然收到了禁令,却不知如何补偿,种植户为了今年不减收就先把庄稼种上了。6月份上级督查退耕还林情况,陈巴尔虎旗挨了批评,为了赶在考核截止日期8月31日前完成退耕还林任务,陈巴尔虎旗开始了“大手笔”的“毁”耕还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初秋时节,本该欢庆丰收,但当地政府为了突击完成退耕还林指标,将2万多亩庄稼在即将收割前强行铲除,给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当地有关部门带来了骂声,媒体介入后,当地已暂停铲毁余下的2万多亩庄稼,将退耕还林推迟到秋收后进行。

平时出力,“评时”才能出彩。如果当地政府平时工作扎实,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贯彻落实上级政策,无论上级或监管部门何时来检查都能从容应对,就不至于出现草草退耕、匆匆造林的尴尬局面。从退耕还林禁令颁布到考核截止中间有5个月,当地政府在落实上级政策市“前松后紧”,没有及时出台相应补偿方案,徒下禁令而没管住春耕,错过了春季退耕还林关键时机,临近考核日期才搞“突击迎检”,简单粗暴“铲田毁苗”,既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也损坏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迎检工作不应以牺牲群众切身利益为代价。陈巴尔虎旗的还林工作暴露出当地政府工作思维僵化,干部缺乏担当和同理心,管理人性化缺失的问题,宁愿毁庄稼也不愿意承担延期完成任务的责任。基层治理,尤其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绝不能只问考核结果而不顾对民众实际利益的影响,更不能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去换取某个考核结果,要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多用脑力,少用蛮力。况且退耕还林工作完全可以“秋后算账”,9月种树不算晚,为何不向上级如实报告实际情况,申请待收完粮食再种树,这样既可以完成工作任务,又不白白损毁农作物。

事到临头莫“突击”,迎检功夫在平时。某些基层政府部门平时不作为或慢作为,甚至日常工作也要积压到临检前才加班加点,习惯了“突击”解决一切。“突击”现象的产生不仅降低了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也成为滋生“不作为,慢作为”行为的温床,损害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破解“突击”难题,关键是要把迎检功夫做在平时,须知“突击”迎检就是弄虚作假,就是敷衍了事,就是形式主义,理应反对。

根治“突击”迎检不良之风,需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否科学,关键就看是不是能够引导干部把工作落在平时,落在实处,做到平时出力,“评时”出彩。而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在迎检时屡屡作出错误示范,是否与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相关,值得考核者深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