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关猫”关不住“小官巨贪”
前不久,人民日报披露宁夏灵武市2名村干部贪污挪用1166万余元,犯贪污罪、挪用资金罪,受到严惩。
贪官不新鲜,大贪官也不新鲜,只是面对一千多万元的巨款,加上“小官”的身份,着实让人瞠目结舌。“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窟窿虽然不起眼,但可以透过像斗那么大的风。小小的“村官”,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报冒领的手段骗取、侵吞拆迁安置补偿款、挪用集体资金达上千余元,这样的数字遭遇最底层小官的身份,不得不令人震惊,贪腐程度丝毫不亚于位高权重的“老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打虎”“拍蝇”“猎狐”毫不手软。然而,“小官巨贪”事件却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纠其症结往往在“牛栏关猫”,笼子不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由。宁夏灵武市村干部在4年时间里贪污挪用资金1166万余元,说明干部腐败不腐败,关键要看其手中权力是不是能够受到强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不应简单地看其级别高低。往深里去了,暴露的是监管的形同虚设。有的干部发现单位内部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监管门户洞开,便认为有机可乘,于是私欲逐渐膨胀,发生权力腐败问题。其在第一次作案得逞后发现并无大碍,侥幸心理受到助长,于是继续作案,进而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严重地步。因此,不论是对于什么层级的干部,我们都必须瞪大眼睛,加强监管,绝不能因为官职小、位子不起眼,便放松监督、降低要求。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牛栏关猫”关不住“小官巨贪”。如何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于遏制腐败增量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要想重点遏制“小官贪腐”,必须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一方面,所有执纪监督必须严格,决不能手软,更不能姑息。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权力专门制约机制,把“一把手”的权力牢牢的管住,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唯有双管齐下,全方位多措并举同时进行,当形成制度反腐,权力将真正的关进制度的笼子,遏制“小官贪腐”才势在必得,才能真正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
“牛栏关不住猫”,“亡羊”必须“补牢”,打“老虎”也好,拍“苍蝇”也罢,核心问题并非官员权力位置的高与低、油水的厚与薄,也不在贪腐官员的胆子大小,而在于权力的监管机制,是否构成了无处不在的透明监督,是否实现了透明前置、监管前置的笼子体系,是否真正让不敢腐、不想腐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唯有“抓大不放小”,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加强对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部门的约束和监督,让监管真正成为防微杜渐的利器,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才能有效遏制“小官巨贪”屡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