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当“逃兵”“逃”不过惩处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
“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战“役”“逃兵”又一次当头棒喝,再次释放出强烈信号:战“疫”时刻,紧要关头,那些惧疫当“逃兵”的,逃得过自己的良心,却逃不过纪法的惩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责就得担当。面对这场严峻的斗争,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共产党人的使命。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在高危“红区”托起生命之舟,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党员先锋奋不顾身、在一线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爱心人士不计报酬、不留姓名默默奉献自己力量……
然而,却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此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不上战场当“逃兵”,上了战场没“状态”。从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例来看,其中不乏有有出工不出力、消极应付、贻误战机的,有擅离职守、影响防控指令传达落实的,还有虚报、瞒报、迟报防控工作信息数据的……不仅拖了疫情防控的“后退”,更玷污了在一线用心用情战斗的战士们,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疫情就是军情,军前无戏言,战“疫”不容失。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党员干部的履职履责、担当作为关乎着百姓的生命安危,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党中央采取霹雳手段对不在“战斗状态”的党员干部进行严厉惩处、果断问责,甚至火线换帅,这既是彰显惩罚分明的用人导向,更是对百姓群众的最大负责。
疾风知劲草,大战当前见优劣,大考面前“试”真伪。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统筹兼顾、科学防控的能力智慧。要想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严格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必须发挥“头雁”作用,冲锋在前、担当在先,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团结和带领群众做好群防群治;必须严明作战纪律,强化过硬作风,注重实干落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容不得错、容不得等,容不得慢。唯有坚定战斗决心、展现战斗作风、保持应急状态,才能经得住战争和人民的考验,才能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