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落实低保岂能“作弊”

来源:龙阳清风网 发布时间:2019-09-04 09:56:18 【字体:

“真是荒唐,为了顺利骗得低保款,居然把儿子的年龄‘改’得比自己还大三岁……”前不久,重庆市綦江区纪委监委查处了三江街道复兴村原党支部书记罗玉良骗取国家低保案,因其令人咋舌的“作弊”手法,在当地引发不少关注。(8月26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低保,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是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党和国家扶贫帮困的好政策。面对的对象应当是城乡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家庭和人员。而从2009年到2018年,村支书的儿子却堂而皇之地领取了长达9年的低保金,总计33900余元。为了这笔横财,罗玉良与社区主任张正平勾结,并篡改了儿子的年龄,不惜“儿子变成哥”,也要得到这块“唐僧肉”。

罗宇良使用的手法并不高明,但是却欺瞒了足足9年,其中固然有制度的局限性,但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警醒。一方面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基层干部面对诱惑,不能保持本心,容易滋生腐败心理,把低保当作了自家的福利,对其进行“瓜分”。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审查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并不严格,往往是牛栏关猫,让人有机可乘、有空可钻。 好一块“唐僧肉”,法力高强的妖怪才能分食!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的现象往往让惠民政策无法落地,低保保障不了真正有需求的群体,反而肥了一群“硕鼠”!这是对惠民政策的践踏,对真正有需求的群众的剥削,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甚至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让惠民政策落地,让低保真正能为贫困群体兜底,对于政策施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标本兼治。首先,是要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学习,培养法制观念,及时开展警示教育,深刻领会到“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其次,是要优化低保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大力推进“互联网+”的政务处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将低保户及正在申请的人员的信息与政府已掌握的大数据库进行对比,对于无法匹配的数据进行核查,化被动受理为主动监督,坚决纠正违规操作。我们在更好的服务现在的同时,也要去对以往发生的错误进行坚决彻查,严肃整改。最后,政府还需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并拓宽举报渠道。通过对低保群体的公示,让低保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让过程更加公平、阳光。对于群众的举报也要及时受理,对违规人员进行追责,发现一例,严查一例。

群众利益无小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更大的决心和力度,确保低保落地见效,唯有如此才能让群众拥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