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用“婆婆嘴”念好“监督经”

来源:龙阳清风网 作者:刘文专 发布时间:2019-08-09 09:40:51 【字体:

“其实这都得感谢镇纪委平日里的‘碎碎念’,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本分。”谈起自己被公开表扬成为全镇“焦点”一事,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政法办工作人员张伟东笑着说道。(中国纪检监察报 8月3日)

事件起因,是张伟东退回村民悄悄塞进他抽屉里的2000元感谢红包。类似事情同样在其他几名镇干部身上发生。面对一份份神秘的“小恩小惠”,他们都做到了“管住手、守住心”,向群众展示了优良作风。干部们表示,因为该镇纪委人员都是出了名的“婆婆嘴“,动不动就会在党员干部耳边”碎碎念“。他们听得多了,就入脑入心了。这就是纪检干部“婆婆嘴”的魔力!

纪检监察干部的“婆婆嘴”,一是要念在“点子”上,防微杜渐,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纪检干部要常拿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与法纪作对比,看到苗头及时提醒、听到反映及时谈话、发现线索及时处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唠叨“监督经”时,要用拉家常的方式,把话说到点子上、谈到心里去,让有问题的认清错误、改正错误,让没问题的党员干部知道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要知道我们纪律的红线在哪,心里有数,才行为有止。

纪检监察干部的“婆婆嘴”,二是要常念不停,时时提醒,逢人必念。“婆婆嘴”唠叨的“监督经”大家可能不喜欢听,甚至听多了会感觉厌烦,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放弃。反而要看到,我们这种看似唠叨,实质就是提醒党员干部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念好“法纪边界经”。当然,我们更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不念“监督经”,我们纪检干部要敢于板起脸来说教,只要坚持一颗爱护同志的心,一旦发现有人越界,就要找到他,唠叨两句,提醒一二。这种小小的提醒,关键时刻就能拯救一个党的好同志不掉队。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纪检监察干部们要有强烈的忧患风险意识,要见事早,行动快,用“婆婆嘴”念好“监督经”。把功夫下在平时,做好日常的廉政谈话工作,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打造一支廉洁自律的好队伍,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