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喜:甘做行业三十多年“螺丝钉” 的“水利工匠”
黄家喜,湖南常德汉寿县坡头镇人,敬。坚守岗位三十多年如一日忘我工作,默默无闻,甘做行业“螺丝钉” 的“水利工匠”。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人说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坚守岗位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水利工匠”——黄家喜。
——甘做行业“螺丝钉”。
1983年,年轻的黄家喜参加工作,成为坡头泵站一名机务运行人员,工作中,老实憨厚、言语不多的黄家喜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相信“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绝不可以没有知识”。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前辈请教水机方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一方面在工作实际中刻苦钻研,摸索水机维修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黄家喜很快就成为了泵站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并且三十几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满腔热情忘我地投入到了泵站工作中。在无数个日夜防汛值班巡视中、在多次的维修抢险加班中,黄家喜务实、踏实、诚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交口称赞,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了本职岗位上。
——争做水利“排头兵”。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黄家喜已经从一名谦虚的学徒工逐渐成长为一位技术娴熟的业务骨干,在领导的重视和关爱下,从一名普通的值班员历练为一名优秀的值班长。因为工作成绩突出,黄家喜先后八次被县政府、县农业委员会和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的光环没有让黄家喜骄傲、自满。“那只代表过去”,不善言辞的黄家喜只是憨厚的笑了笑。他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黄佳喜,他独有的胆量和技能让我们经常在避雷塔、高压杆的顶端(上九天揽月)、在水泵层的流道里(下五洋捉鳖)看到他矫健的身影;在上、下油缸,在精确到一个丝(0.01㎜)的调瓦工作中总能看到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面孔(粗中有细)。现在年近半百的他在工作中仍然身先士卒,在困难面前总是一马当先。“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已的能力干点实事,心里才踏实”,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黄家喜不愧是我们的“排头兵”。
——常做单位“热心人”
黄家喜不但在工作中有热情,在生活中也是一名热心人。记得一个年初一的晚上,由于线路老化,负荷过重,单位上的配电线短路,造成宿舍大面积停电,黄家喜接到电话后,风风火火从十几里开外的岳母家赶来,二话没说即投入抢修工作中,事急天黑,电工刀将黄家喜的右手中指划破,鲜血直流,但是黄家喜全然不顾,和同事一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宿舍很快恢复了供电,当大家又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黄家喜一声不响的又回岳母家去了。黄家喜平时也是团结同事,心系邻里,谁家有困难,只要跟他讲一声,他立马去帮忙,有次为了帮邻居爬进二楼窗户开门,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他也没有怨言,这种事例不胜枚举,但他一直却默默无闻,专心工作。